科学公开课(8):动物物种形成


主讲人:于黎

云南大学


在这个蔚蓝星球上

每一个物种都是自然选择的杰作

Ta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繁衍生息

共同编织着地球精彩的生命图谱

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物种形成的奇妙世界

探索物种多样性之谜


课程概要: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揭示了物种通过地理隔离、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等经典方式逐渐分化的奥秘;杂交物种形成则展示了自然选择的多样性和遗传物质的重组能力。此外,染色体重排、遗传不兼容等机制,不仅影响了杂交种群的生育力,还为新物种形成提供了遗传基础。物种演化是一个充满奇迹和复杂性的过程,它涉及多种机制和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图景。


《揭秘自然·解码生物多样性》公开课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与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创制,携手10位科学家,共同探索生命密码,领略生物多样性的无穷奥秘。



01 物种形成的经典理论


回望历史,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为我们揭示了物种形成的经典画卷。他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了物种通过地理隔离、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等方式逐渐分化的理论。





02 杂交物种形成的奇迹


杂交物种形成是动物物种演化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环节,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是物种和形态多样性的快速产生机制。例如,北美红珠灰蝶和意大利麻雀的杂交展示了自然选择的多样性。

黔金丝猴的杂交起源和毛色形成特别说明了杂交物种形成的复杂性。通过与川金丝猴和滇/怒金丝猴的杂交,黔金丝猴发展出独特的毛色,体现了遗传物质的重组和对环境的适应性进化。





03 生殖隔离:物种形成的守护神


在杂交物种形成的过程中,生殖隔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合子前隔离,如地理隔离、生态隔离、行为隔离等,确保了不同物种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或即使交配也无法产生可育后代。而合子后隔离,则通过杂种不育、杂种不活或外在环境适应性差等机制,进一步巩固了新物种的遗传稳定性和演化独立性。


染色体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在物种形成过程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染色体重排、遗传不兼容等机制,不仅导致了杂交种群的生育力衰退,还为新物种的形成提供了遗传基础。它们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模式和调控机制,影响杂交种群的生存和繁衍能力。


跟随#多样星球#,一起在科学的世界里遨游,学习有趣有料的科普知识~

【揭秘自然 解码生物多样性公开课】

出品人:施 鹏、和亚宁

总编辑:孔维华

总编审:黄加元 、王易芬、李晓风

技术总统筹:杨开荣     

策划/监制: 尹  凡  、卢  钢

制片人:陈 晶、曹诚博


导演:许立峰、董蕴玮、刘峻翊

总统筹:陈 晶、杨 茜、王明江、曹诚博

统筹:黄小彧、饶芳菲、朱文津

编导:黄小彧 、刘峻翊、董蕴玮、陈 荣、李云龙

摄像:许健锋、何 强、朱文津

视觉特效:肖汝靓

灯光:秦小刚、张文佳

视频技术:段俊峰、王丽娟、吴 智、徐歆玥

XR技术:段俊峰、和伶俐、陈洁超

音频:赵 琨、缪 悦、许萌恩

现场导演: 董蕴玮、朱文津、邱海凌、马斯韬(实习)

编辑:严 平、梁瑞娟、张 苑、马斯韬(实习)

宣推:牛 峰、赵小强、田焕焕、李雯娟、苏馨媛、郑琬亭

化妆:余 蕾

终审:武志敏、卢 钢


出品单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中国动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

云南广播电视台


承制单位

云南广播电视台“多样星球”数智融媒工作室

云南广播电视台技术制作中心


鸣谢单位

云南省科技厅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附属中学

巍山祥华中学

厦门大学

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